面色发黄 气血不足
“黄色属土,主湿乃足太阳脾经之色”黄色为脾土之色,面色萎黄是脾虚失运,化源不足,或久病血虚失养的征象。面色萎黄的诊断还应注意色泽的不同变化。
脾胃气虚造的面色萎黄,是由于脾胃气虚,运化失司,气血生化不足,肌肤失养所致。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,纳后腹胀,倦怠乏力,少气懒言,大便溏薄舌淡苔白。治疗脾胃气虚造成的面色萎黄时应该益气健脾。
脾虚湿阻会出现面色萎黄,面浮肢肿,四肢困重,食少腹胀,倦怠乏力,语声多重浊,尿少便溏,舌质淡舌体胖,或有齿痕,苔滑腻。这是由于脾虚,水湿停滞所致。治疗脾虚湿阻而出现的面色萎黄是应该健脾利湿。
营血不足会出现面色萎黄,唇舌色淡,头晕目眩,心悸失眠,肢体麻木,妇女月经量少,推迟或者闭经,短气声低。这通常是由于失血过多,或脾胃虚弱,生化不足,或七情过伤,营血暗耗所引起,所以其面色萎黄伴有头晕目眩,心悸失眠,肢体麻木,月经量少,肌肤失养之症状。治疗营血不足导致的面色萎黄是应该益气养血。
面部红肿 体内有热
面部红赤肿大,严重者连及耳颊,称为面部红肿。面部红肿不同于一般面部浮肿,前者肿起而色赤,多局限于面部,常兼热痛;后者浮起多呈水样色,常累及下肢或全身。
面部红肿多主热证、实证。造成面部红肿的主要原因有温热时毒、风热上扰、误食中毒等。
温热时毒会使人面部赤红肿大,咽喉肿痛,初起憎寒发热,恶寒之后,热势加剧,甚则神志不清,耳聋、口渴饮冷,舌苔黄。这种面部红肿又叫做“大头伤寒”或“大头瘟”,一般发生在冬春两季。病因是感受温毒,上攻头目,而致面部红肿。咽喉为肺胃之门户独活熏蒸于肺胃,所以出现咽喉肿痛之症。治疗时宜用泻火解毒之法。
风热上饶会使人面目红肿,或麻或痒,恶风头痛、咽痛,口微渴,舌苔黄薄。这宗面部红肿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,多是由于风热入经,卫气被郁,风热上扰面部造成的;也有偏嗜膏粱厚味,内有积热,复感风邪,风热相传,上犯面部而导致。治疗时宜疏风清热。
误食中毒会使人出现面肿色赤,口干舌麻、恶心呕吐,大便秘结,或伴畏寒发热等症。这是由于误食有毒之物,毒气入血上犯面部所致。
上一篇:识面色知病症之面发青面发黑 下一篇:识面色知病症(面浮肿,面抽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