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常发脾气,不利于我们的日常健康,大家可能都知道,但是一到临头却总是控制不住,如果你真的知道脾气大会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你就肯定不会生气了。
大家都听过脾气大容易伤肝,甚至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,但是发脾气对人伤害到底有多大?大多数人都无从而知。
首先大家必须要知道肝是干什么的,在中医理论中说道:肝位于腹部,横膈之下,右胁下而偏左。与胆、目、筋、爪等构成肝系统。主疏泄、藏喜条达而恶抑郁,体阴用阳。在五行属木,为阴中之阳。肝与四时之春相应。肝与形、窍、志、液、时的关系:肝在体合筋,其华在爪。 肝在窍为目。肝在志为怒。(中医学的情志属狭义之神的范畴,包括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:惊,亦称之为七情)肝在液为泪。 肝与春气相通应。简单的来讲肝的主要两大功能是:主藏血和疏泄。
藏血不必解释大家都知道,在身体脏器中,肾造血,肝藏血,也就是说肝脏是仓库,是储存血液的,人动血行于诸脉,人静血归于肝脏。人活动的时候,血液运行在身体的全身血管中,人静下来(睡觉的时候),血液回归到肝脏,完成肝脏对血液的解毒过程。这就是为什么人平时吃的动物肝脏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血水的原因。
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,所谓疏泄是,肝脏主管着:
1人的情志疏泄(情志是指人的情绪、思想意识等)。肝藏血不足形成肝阳上亢,就是肝阳盛,所以人就会出现情志疏泄不畅,容易发怒、发脾气、或是生闷气,相反发脾气生闷气也会造成肝的淤阻。
2、身体各种激素包括雌雄性荷尔蒙的分泌。当人愿意发脾气的时候,也就是所说的肝火盛的时候,就会造成肝肝功能一直在疏导情志,就减少了对内分泌的疏泄,这个情况出现的时候,就会很容易患有脂肪肝、大三阳、小三阳等肝部疾病,如果出现在女性身上就会形成月经不调,痛经。这就是为什么女性在月经期间会脾气大的原因,淤阻久了就会形成各种妇科疾病,例如不孕不育、子宫肌瘤、卵巢囊肿等。
大家知道了肝功能作用还不够,脾气大为什么会引起疾病。这就要从肝与各个脏腑之间的关系说起:
肝与心: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,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,所以心血旺盛,肝血贮藏也就充盈,既可营养筋脉(肝主筋),又能促进人体四肢、骨骼的正常活动。如果心血亏虚,造成肝血不足,则可导致筋不受养,出现筋骨痛、手足拘挛、抽搐等症。再者情志郁结导致肝郁化火,便会扰及心脏,出现心烦失眠多梦,入睡难等症。
肝与脾:肝藏血,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。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,可导致肝血不足,在五行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理论中肝对应的是木,脾胃对应的是土,肝火旺造成五行木盛克制脾土,造成脾胃不和易腹胀、打嗝、胃胀满、胃痛等。出现头晕、目眩、视物不清、易眼干涩、眼分泌物多、近视等。肝喜条达而恶抑郁,若肝气郁结,横逆犯脾,可出现腹痛、腹泻等。
肝与肺: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,二者有一定联系,肝气上升,肺气下降,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。若肝气上行,肺气无法下降,就会放生胸闷喘促。肝火犯肺,又可见胸胁痛、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。
肝与肾:肾藏精,肝藏血,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,肾精又需肝血不断的补充,两者是互相依存,互相资生。肾精不足,可导致肝血亏虚。反之,肝血亏虚,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。若肾阴不足,肝失滋养,可引起肝阴不足,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,如眩晕、耳鸣、震颤、麻木、抽搐等。
肝与胆:胆寄于肝,脏腑相联,经络相通,构成表里。胆汁来源于肝,若肝的疏泄失常,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。反之,胆汁的排泄失常,又会影响到肝。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,如黄疽、胁痛、口苦、眩晕等。这种情况多数是有饮食引起的,现在的人们吃的东西往往热量很高,有的人也喜欢常吃夜宵。这就造成肥甘过度,加重肝部的负担。中医里面讲不治已病治未病,所以要懂得这些知识,要在生活中的细节中不要忽视平时的坏习惯,不要在身体中种下定时炸弹,否则这颗炸弹会随时爆炸。
上一篇:发挥五谷最大限度的养生功效加油 下一篇:女性朋友养生补血最重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