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啼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睡觉妨碍。不少孩子白日好好的,可是一到晚上就烦躁不安,哭闹不止,大家习气大将这些孩子称为“夜啼郎”。
本病多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幼儿。啼哭是婴儿一种天性性反应,因为在婴儿时期尚没有言语表达能力,“哭”即是表达需求或苦楚的一种方法。
本病首要因脾寒、心热、惊慌所造成的。
脾寒腹痛是致使夜啼的常见缘由。常由孕母素体虚寒、恣食生冷,胎禀缺乏,脾寒内生。或因保养不妥,腹部中寒,或用冷乳哺食,中阳不振,致使寒邪内侵,凝滞气机,不公例痛,因痛而啼。因为夜间属阴,脾为至阴,阴盛则脾寒愈甚,腹中有寒,故天黑腹中作痛而啼。
若孕母脾气急躁,或素常恣食香燥炙烤之物,或过服温热药物,蕴蓄之热遗于胎儿。出世后将养过温,受炽热之气熏灼,心火上炎,积热上扰,则心神不安而啼哭不止。因为心火过亢,阴不能潜阳,故夜间不寐而啼哭不宁。今夜啼哭之后,阳气耗费,无力反抗,故白日入寐;正气未复,天黑又啼。循环往复,循环不已。
心主惊而藏神,小儿神情怯弱,才智未充,.若见反常之物,或闻特异动静,而致惊慌。惊则伤神,恐则伤志,致使七上八下,神志不安,寐中惊惕,因惊而啼。
总归,寒则痛而啼,热则烦而啼,惊则神不安而啼,是以寒、热、惊为本病之首要病因病机。
上一篇:骨质增生的病理病因治疗 下一篇:哺乳应该如何护理?